以下为《教学设计方案-臧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声声慢》
姓名
臧某某
工作单位
威县第一中学
年级学科
高二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声声慢》是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这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这首写愁的词与她早年的词的风格存在较大的不同,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词作写出了国破家亡夫死亲人离散的凄凉,极富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内心深受震撼,能感受到一种凄美。词作表现手法高超,含义隽永,须精心引导品味才能透彻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2、了解词人生平及有关背景材料。?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词人生平来深入理解词人在词中的情感;?
通过鉴赏词中的意象来体味词人的情感、词中的意境。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美,体悟情感,感受艺术表现力?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感受形象,知人论世,深刻体味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如梦令》等,但这些词作大多抒写的是一些闲情,对于她的后期词可说是初次接触,因而要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三、合作探究?品味意象??感受意境美?
四、知人论世,体味愁情
五、小结:投影
六、作业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在唯美动人的音律之下,我们仿似看到了一位婀娜的女子,娇羞迷人却又愁情满怀。歌中主人公到底是何人呢?——李清照。?
她就是有着"千古才女、万古愁心"地位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声声慢》。
学生聆听感受?
音乐导入?,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二、新课学习:?(一)、作者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背景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
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
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教师做相应补充,多媒体展示)?
(二)、听读,初步感知。???????????????????????????????
1、听录音,正音,自由读。?2、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我们说:诗言志,词言情,你觉得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愁情?和《一剪梅》有什么不同吗?
深?浓?重)?
4、那么哪些句子表现了李清照的愁情呢?能否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讨论?
①讨论分析运用叠词的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寻寻觅觅: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②讨论鉴赏借景抒情的精彩诗句:?
③在分析鉴赏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再诵读这首词,深入地体味李清照无限愁情。自主学习,品味诗句,体味情感美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自主发言。
学生再次诵读品味,鉴赏诗句?
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介绍,达到知人论世。
通过鉴赏诗句,体验作者情感
三、合作探究?品味意象??感受意境美???
1、那么李清照是怎样表现这种愁情的呢?她是借什么来营造这种氛围的?(意象)?找出本词出现的经典意象:?淡酒、秋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
2、分组讨论整理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总结常见意象的象征义。?
追问一:“酒”有何意蕴??
——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某某”--曹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深化: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追问二:“风”有何象征意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某某,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小结: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追问三:“雁”有何象征意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某某,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某某《浣溪沙》?1、雁声凄惨,惹人哀思?
2、鸿雁可传书,而昔日传书人安在?触发亡夫之痛。?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忆及国破家亡之苦。?
——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追问四:“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黄花委落,堆积满地,可知当日开放之盛;今日憔悴凋零,正如过往的欢乐,欢娱越盛,今日之悲哀与追思越深。?——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追问五: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问六:“梧桐”的象征意义??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某某《鹧鸪天》?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某某《更漏子》?——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雨”、“黄昏”同学们自己回去搜集相关的诗句来揣摩其意味。
学生勾画意象?分组讨论?整理?总结意象象征义
学生整理,?品味?。教师补充,?明确。让学生品味意象,感受意境美?
四、知人论世,体味愁情?
1、无论是《一剪梅》,还是《声声慢》都反映了诗人李清照内心无端的悲苦,我们能否结合她的身世、生平来谈谈她的愁到底是什么愁情??
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痛—天上人间—各半?恨—美满姻缘—难全?伤—半壁江山—沦陷?悲—偏安一隅—用奸?苦—形影相吊—孀晚?愁—漫漫余生—难捱?
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
2、教师总结并过度到《一剪梅》:(多媒体展示《一剪梅》)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当时心境的词——闲愁?相思之情、离别之苦、甜蜜的愁?
3、教师总结:自我赏析了《一剪梅》之后,同学们都能体会到这首词中的愁和《声声慢》中的愁完全不同,《如梦令》、《醉花阴》和《一剪梅》都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如梦令》写少女时期美好随意的生活,风格清新自然。《醉花阴》和《一剪梅》都写了一种闺愁、离愁。这种“愁”就像我们在《一剪梅》美妙的旋律中听到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南渡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所提到的愁就远非前期词中那种清淡的春愁、离愁了,而是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愁,显得格外深广与后重,这种沉甸、深广与厚重在她的另一首后期词《武某某》中提到的:“只恐双溪蚱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自由活动:?
你喜欢词中的那些句子?你是欣赏她的前期作品呢还是后期作品??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再读全某某。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通过结合身世、生平,再次体味作者
情感?
五、小结:投影??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某某《乱世中的美神》??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
学生比较总结
通过比较体会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
六、作业?
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的不同之处。
学生再次吟诵
深深体味,不同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
六、教学评价设计
?????《声声慢》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班级________?小组长________?发言人________
个人评价
小组加分
姓名
表现摘录
自评
互评
次数
加分
总分
学生自测?优点:??
缺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评语:
七、教学板书
声声慢
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 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长空雁叫霜晨月
黄花:憔悴的容颜…………战地黄花分外香?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一些值得进一步发扬的方面,比如:对品诗步骤的引导、诵读的指导、学生讨论等。以上几方面,语文组的前辈们给予了我一定的认可,同时也给我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反思和前辈们的意见整理如下: ?
1、 课堂不够紧凑。教学环节是精心设计的,但因为上课时有点紧张,有疏漏。因而上完后感觉课堂不够紧凑。由此看来,自己的个人素养还应加强。?
2、课堂应急机智不够灵敏。课前,自己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但教室电脑突然出现问题,致使课件反映迟缓,影响了对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导致学生没能 生动了解作者凄凉的处境,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其实,有关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去回答,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 习。?
3、学生在班上交流时,应让学生走到前台去,这样效果会好一些。这虽然是一个细节,但也会影响上课效果,不可忽视。学生交流完后,我小结时,自以为比较精 当,但从录像看,讲的有点多,显得有些Up嗦,应该结合诗歌鉴赏的要点稍作小结即可,这也是以后教学当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4、对于诗词的鉴赏,没能结合高考大纲中诗歌鉴赏的考察要点,加强学生自主鉴赏诗词的能力。?
5、过于着重分析个别词句,而忽视了突出“愁”的次要细节。
6、对“愁”因进行深层探究时,应明确“词人为什么愁”这一问题。
另外,还有两个弱点:?
1、自己在课堂走动太多、太随意,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
2、口头禅非常多。“那么”一词不知说了多少遍,听起来觉得烦。?
通过这次研课磨课的教研活动,自己感慨颇多。上课是老师最基本的工作,但要上好一堂课却很不容易。我想,自己离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距离颇远。但如果我每节课后,都能回顾总结一下,我想,教学中的遗憾肯定会越来越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游刃有余。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方案-臧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