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雨巷教学设计与反思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雨巷》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一)学习目标描述: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4,培养合作学习,探讨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与重点分析:本课导入环节设置声乐图文,讲授部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标题质疑;第二部分是反复阅读,合作探究;第三部分是再读全某某,小结。
二.学习者特征:一般。学习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
教学环节:
一.导入:PPT 雨巷,放朗诵录音。(板书:雨巷 作者 戴望舒)
作者及诗歌背景简介:PPT
二.赏析全某某:
(一)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何处?说说你所感受到的本诗的氛围。
生讨论交流后发表见解。
师小结:
1.意象美 意境美 音节美
2.凄清 哀婉
(二)师引导: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哪个是主要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生讨论交流后发表见解。
师小结:
1.五个意象: 雨巷、油纸伞、篱墙、丁香姑娘、我
2.雨巷:幽深寂寥、阴暗潮湿、颓废破败,象征诗人彷徨的心境,也象征着当时的社会
丁香姑娘:冷漠、惆怅、美丽动人,象征着诗人难以实现的美好的理想
(三)师引导:请同学们再读全市,体会诗人的心境,思考:这些意象的共同点是什么?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生读诗讨论交流后发表意见。
师小结:
1、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
2、营造了一个朦胧凄美的意境
(四)主旨理解:诗人对“丁香姑娘”是怎样的感情?这个姑娘代表什么?
师明确:“丁香姑娘”是本诗的主要意象,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爱情理想,也表现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五) 师总结全某某:ppT
(六)齐读全某某,加深感悟:最后让我们齐读这首诗,去感受它朦胧而无限的美。
反思:
(一)以学为主,以教为辅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成各种思维能力。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形成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彻底颠覆了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模式。
(二)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以往的教学就是死板教条地把知识讲给学生听,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尤其是对诗歌。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古代诗词背诵比较多,而在现代诗歌赏析方面,还处于比较生疏的状态,因此在本节课上,我注重引导他们欣赏诗歌的情境美。另外,就是把本诗作为一个范例,希望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情境美的同时,渗透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从理解意象到把握意境,再到领会情感,即“授之以渔”。我觉得这应该是这堂课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习近平主席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学生掌握了欣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便有了朗读欣赏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他们的激情与斗志,使他们的精神素质快速提高。
(三)文学作品的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诗歌教学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应该让学生在个体体验中进入诗歌的内部境界,体味作者的情感;在对诗人生平资料大面积占有之上和对主要意象的立体式解读之中达到对 《雨巷》情感的共鸣。我感觉这节课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所谓教书育人,就是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有素养、有品质的人,与时俱进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参与教学培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雨巷教学设计与反思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