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管某某)

本文由用户“小肛狼”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23:41:49 举报文档

以下为《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管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

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湄公河平原在地理的位置,能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条件、生产特点和生活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区域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图等地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这个案例的分析,学会分析相关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一个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湄公河平原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水稻生产特点,理解当地人们的

生活特色。

难点: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者的内在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区域的方法

先让学生了解任何认识区域,从哪些角度认识区域。

/

(二)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1.学生根据图3-1和3-2,描述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

3-1 3-2

①经纬度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低纬度 热带

②相对位置: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

找一找:湄公河平原地跨的主要国家

/

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1.自主探究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

2.

/

小结:这样的自然环境刚好为一种喜爱高温、潮湿、土壤肥沃的粮食作物提供了生长的绝佳条件,就是水稻。所以水稻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在了解了水稻生产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水稻种植的流程。

(四)湄公河平原的生产特色

1.【PPT】呈现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图

问:我们看到水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人大量的劳动,而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劳动主要靠什么来完成的?

答:人工劳作。

问:人工劳作和我们现在的机械收割最大的不同在于哪里?

答:人工劳作比较精细,但是效率很低

小结:湄公河平原上的水稻生产特点是精耕细作,人工劳作。

过渡: 这样的稻作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

湄公河平原的生活

1.阅读书本57页图3-5平原上的高脚屋、38页图3-6随处可见的米市、图3-7当地人的食物、3-8“御耕节”仪式、3-9水上木偶戏及文字,概括湄公河平原的生活特色

./

2.湄公河平原的生活特色

/

小结

在湄公河平原这块世界稻米的主要产区,水稻生产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内容和节奏,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人文环境适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管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