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 课件

本文由用户“帝王非攻”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00:18:28 举报文档

以下为《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 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专题1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学习目标定位

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

4.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新知导学

分散质:_____________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

1.分散系概念及分类

(1)概念

分散系是指 。

(2)组成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

一、分散系

分散系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_________________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浊液又分为

悬浊液和乳浊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之间

(3)分类

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

小于1 nm(或10-9 m)

大于100 nm(或10-7 m)

分散系

1~100 nm(或10-9~10-7 m)

(4)除去NaCl溶液或Fe(OH)3胶体中的泥沙采用什么方法?

答案 根据三种分散系中粒子的直径大小、结合滤纸的孔隙大小可知,溶液、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浊液不能透过,因此除去NaCl溶液或Fe(OH)3胶体中的泥沙时应用过滤的方法。

答案

相关视频

2.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胶体的性质

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无法观察到光亮通路。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在光照时对光产生的散射作用形成的,叫作 。 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

相关视频

(2)胶体的应用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加入Fe(OH)3胶体的烧杯中溶液变得澄清而透明

相关视频

分散系及胶体的理解

(1)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与分散系类别的关系:

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能透过滤纸。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而沉降,因此常作净水剂。

相关视频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答案

解析

易错提醒

解析 胶体是一类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A项错误;

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无法将二者分离,B项错误;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直径在1~100 nm之间,D项错误;

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与胶体的简单、便捷的方法。

易错提醒

易错提醒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正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等特有性质的根本原因。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方法,而不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以氯化钠为例,分析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答案 氯化钠晶体中的Na+和Cl-存在着静电作用,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氯化钠晶体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被破坏,从而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Na+和Cl-分别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答案

相关视频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①电解质: 。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②非电解质: 。如:蔗糖、乙醇、非金属氧化物等。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其过程常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离方程式是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试写出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Cl、H2SO4

; 。

(2)NaOH、Ba(OH)2

; 。

(3)BaCl2、Na2CO3、Al2(SO4)3

; ;

HCl===H++Cl-

H2SO4===2H++SO

NaOH===Na++OH-

Ba(OH)2===Ba2++2OH-

BaCl2===Ba2++2Cl-

Na2CO3===2Na++CO

Al2(SO4)3===2Al3++3SO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

2.书写电离方程式注意事项

①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离子所带电荷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②质量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相等;

③电荷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的正负电荷数相加呈电中性。

2.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对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但水也是电解质

答案

解析

特别提醒

解析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A、B正确;

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硫酸钡,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也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C错误;

水是电解质,D正确。

特别提醒

特别提醒

(1)物质导电与电解质的关系: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导电。

(2)电解质是自身可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

B.FeCl3===Fe2++3Cl-

C.H2SO4===H++SO

D.Al2(SO4)3===2Al3++3SO

答案

解析

解析 A项中氢氧根离子不应加括号;

B项中铁应为三价铁离子;

C项中氢离子应某某2H+;

D项正确。

1.胶体

本质特征: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鉴别: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最简单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2.电解质

判断依据:化合物溶于水或受热熔化发生电离

物质类别:酸、碱、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等

电离方程式: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达标检测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半径最小的是

A.雾 B.KCl溶液

C.蛋白质 D.新制Cu(OH)2悬浊液

1

2

3

4

5

解析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雾、蛋白质属于胶体,新制Cu(OH)2悬浊液属于浊液,KCl溶液属于溶液,故B中分散质微粒半径最小。

答案

解析

6

解析 纯水不属于分散系;④⑤属于溶液,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淀粉溶液、豆浆、云、雾都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2.下列物质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淀粉溶液 ②纯水 ③豆浆 ④蔗糖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云、雾

A.②④⑤ B.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④

6

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Cl晶体、BaSO4 B.铁、二氧化硫

C.液态醋酸、酒精 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解析 A中均为电解质;

B中铁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D中硫酸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是电解质溶液。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6

4.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6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B.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该化合物是电解质

C.硫酸是电解质,所以硫酸在熔化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6

解析 难溶于水的盐如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属于电解质,A错误;

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本身不一定电离,如SO2、NH3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

硫酸溶于水导电,熔化时不导电,C错误;

液态HCl不导电,但HCl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D正确。

1

2

3

4

5

6

6.(1)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

①Cu ②NaCl ③NaHSO4 ④CO2 ⑤H2SO4 ⑥酒精 ⑦CaCO3 ⑧BaSO4 ⑨NaOH

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6

②③⑤⑦⑧⑨

解析 单质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故②③⑤⑦⑧⑨属于电解质。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Ba(OH)2: 。

②KHSO4: 。

③HNO3: 。

④Na2CO3: 。

⑤Fe2(SO4)3: 。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6

Ba(OH)2===Ba2++2OH-

KHSO4===K++H++SO

HNO3===H++NO

Na2CO3===2Na++CO

Fe2(SO4)3===2Fe3++3SO

1

2

3

4

5

6

(3)对(2)中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其中,属于酸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6

②④⑤

解析 根据酸、碱、盐电离的实质进行判断,进行盐的判断时要注意,没有“全部”两字而是只要有金属阳离子(或NH )和酸根阴离子即是盐,所以KHSO4是盐不是酸。

本课结束[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 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