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文字记录

本文由用户“dongfangbaozang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21:59:41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课堂文字记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堂文字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L.同学们,如果用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一句诗句来表达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你想到了哪一句?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齐某某(赠汪伦》, 这是李白的一首送别诗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 2.板书:黄鹤楼送孟某某之广陵(1)认识“鹤、孟、陵”三个生字。(2)介绍作者李白, 3.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介绍黄鹤楼黄鹤楼在湖北,它和江西的滕王阁和**_*国的三大名楼。介绍作者:孟某某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你知道李白和孟造然的关系吗?他们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某某40岁。李白当时诗名尚小。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孟某某隐居的地方)拜见孟某某,两人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于是经常相约吟诗作对,游历月余。最后,孟着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一别(黄鹤楼送孟某某之广陵》(生再读课题),这一别可引起了?文学史上的轰动,因为这是“三名一别”名楼送名人到名地。那诗究竟多好,打开书赶快读一读。 二、着眼全某某,感知诗意 1.自由读诗,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师范读,再指名读。认读“唯、辞“两个字。售3.读出诗的节奏。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这样才能感觉到诗的的律美,按:“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节奏读诗。 4.指名读,全班齐某某,整体感知。 第一课时 过渡:要真正的把诗读好,就要感知内心,感受作者的情感。那要读懂古诗有哪些好方法 介绍读懂诗的一些办法:①借助书上的注释。②借助插图。③课外工具书等。 2.学生自学诗句,再把读懂的诗句说给同学听。3.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四进入诗境,领悟诗情 1.师配乐范读古诗,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把脑子里的画面描述出来。 2.感悟作者对孟某某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情谊。(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指导学生朗读三、四句。(出示课件) (2)长江,在古代是水上的交通要道,难道长江上只有孟某某的一只帆船? 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孤帆”“碧空尽”“唯”这些字眼体会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不舍和深深地感情。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这种情感。 过渡:诗人眼里满满的都是自己的老朋友。江帆点点,只见一帆。船不见了,看着帆,帆不见了,只看见长江水流向天边把老朋友送到扬州。 (3)诗人在江边站了多久?(4)诗人是在什么时候送别孟某某的?“烟花三月“在你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你能用词或者句子描述下吗?艳丽的桃花(出示扬州春景图,教师师讲述:扬州的三月,繁花似锦争相开放,春水绿波,堤岸上的杨柳舒展着嫩绿的枝条,院子里树木长得郁郁葱葱,*_**。) 他们会做什么?可是老这样美好的三月,你想作为诗人的他们一般是怎样的?老朋友却要离开自己了(出示课件生读一、二句诗读出不舍),但想到友人要到那么美的地方,又有祝福。 李白也为友人感到什么??(生读一、二句,读出为友人感到高兴地情感) (6)友人登上帆船,就要走了,李白面对友人挥手告别,他会对友人说些什么呢? (7)真是相见时某某,别亦难,道不尽声声珍重,说不尽绵绵情意。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学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某某吧。??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个性化作业:画一西:李白和孟某某送别的场景;演一演:李白和孟某某送别的情景。 2.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课堂文字记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