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单元“金钱”。
二、设计理念:
1、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对话。以一枚金币为突破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层层深入理解本文中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加强平日的积累和表达的训练,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化感受融入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不同特点,体会父亲、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树立正确的金某某,使学生明白只有靠劳动才可以创造的财富。
四、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的道理。
2、理解课文,感受老人、母亲儿子的不同内心世界,体会儿子的前后变化。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人物特点,揣摩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展开联想,读出感受。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告诉我们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什么?(出示金币巧克力模型)
生:闪闪发光的金币。
师:你们想得到它吗?那可要在课堂上好好表现自己的能力,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枚金币的童话故事。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00页,请你们在文中找一找一枚金币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找一找,用“——”画出来。(板书课题)
师:出示老人坚决地说:“好,就叫他挣钱去!哪怕挣一枚金币也好,我就把全部财产都给他。”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1:父亲说的。因为他的孩子花钱如流水而且也很懒惰,所以老人觉得很失望。想让儿子自己去挣钱。
生2:我读懂了父亲对儿子的期盼。(板书失望)
师:坚决是什么意思呢?
生:坚定,确定不移。表现出老人让儿子自己去挣金币的决心。
师:我们能不能用父亲的这种期盼和失望的心情体会的读一读这句话。男生再读再体会。
师:一枚金币第二次出现在哪里?又是谁说的呢?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生:她来到儿子跟前,给他一枚金币,教他说:“你到外面逛逛去,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傍晚回来,把这枚金币交给你爸爸,就说是你挣来的钱。”“明天你到山里逛逛去,到傍晚,要跑两里路,跑得浑身冒汗,然后你到爸爸跟前,对他说:“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
生:母亲说的话,这是妈妈对儿子的溺爱。
师: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他扔进火炉里。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儿子都干了那些苦差事?他还帮着干什么又帮着干了什么苦差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生:帮别人干最苦最累的活,用诉说和诉苦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把这种语气带到这句话当中读一读,体会儿子当时的心情。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理解朗读呢?
师:挣来和给的金币一样吗?
生:钱应该靠劳动挣而不应当到别人给。
师:出示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句话呢?同样也感受到了儿子对金币是怎样的态度?
生:愤怒、懊恼。
生:儿子开始珍惜这枚金币,同样体会到了不仅自己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还冬眠的了父亲挣的钱也是靠辛苦挣来的。
师:文中的父亲几次将硬币扔进火炉里,你们来选择一次表演一下,看哪一个小组演的最真最像。
生:展示环节
师:孩子们表现的真棒,每个人都可以当小演员,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我们课后再去演绎。
师:文中多次出现了对比,你们能找到吗?
生:父亲和母亲教育态度的对比
生:母亲对孩子溺爱到关爱的对比
生:儿子对对待金钱的前后对比
生:父亲对待儿子前后的态度对比
师:是的,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加的强烈。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谈谈你的感想。
生: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师:小练笔,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父亲、母亲、儿子说些什么呢?
师:讲故事、猜结果
(七)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父亲:失望——惊喜
母亲:溺爱——关爱 劳动创造财富
儿子:懒惰——吃苦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