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文化史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聚集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维新变法的内容、思想解放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对20世纪初中国的影响与中共成立相联系,突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成立的影响一个主题三个阶段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西学东渐 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的渐进历史过程,就时间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文明的传入。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冲击中国 ②清王朝危机四伏、中西联系扩大——新眼光2.主要代表:①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②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3.影响:①积极:探究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②局限:对西学认识不足;实践不足③鸦片战争惊醒有志之士“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B.鸦片战争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觉醒?
C.魏源写出《海国图志》一书?
D.林则徐、魏源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解析: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事实,让人们从“天朝上国”的幻梦中惊醒,从而反思,进而萌发了“救亡强国”的新思想。B二.中体西用1.背景:内忧外患2.内容:3.实践:洋务运动(19C60S——19C90S)——破产4影响:维护中国纲常礼教(封建专制统治)前提下——中体;学习西方近代科技——西用①积极:冲击保守观念,创造良好舆论环境②局限:对西学认识局限于物质层面问题思考1:
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
①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②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①有无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②有无付诸实践。 郑某某评价洋务运动时某某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思考,郑某某批评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因为只有改变封建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B三.维新思想(一)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外国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西学东渐三.维新思想(二)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1.代表人物:王某某、郑某某2.主要内容: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3.影响:①积极:工商科技——政治制度,起启蒙作用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实践(三)维新思想⒈政治: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3.文化:废八股倡西学托古改制?《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结合进化论,宣传民权立宪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用进化论阐述变法——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三)维新思想三.维新思想(四)实践: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失败。(五)意义:1.政治上: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原因:A、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客观原因)B、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2.思想文化上:启蒙作用——思想解放3.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问题思考2: 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你怎么看待这各看法? ? 康有为 “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寻求变革,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问题思考3: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
(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自强);异(1)阶级立场不同(根本);
(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 1895年,孙中山毅然剪辫,以示与腐败卖国的清廷决裂,走上革命道路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四)三民主义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C“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某某
C.宋教仁
D.胡适B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C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
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C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某某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D从下列图1与图2历史人物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是 图1 李鸿章 图2康有为
A.都把挽救民族危机作为首要任务
B.都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都主张革新封建政治制度
D.都主张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近代**_*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B革命党人陈某某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B 鸦片战争以后,包括洋教在内的西方文化大量进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记载,李某某在1883年受美国长老会的派遣来华传教,开始时在山东的烟台、济南一带活动。到中国后,他改穿中国服,戴假辫子,“一如华人仪式”,一手拿《圣经》,一手捧“四书”,进行他的传教活动。
为什么李某某在中国传教时“一如华人仪式”,一手拿《圣经》,一手捧“四书”? 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这样可以减少传教的阻力。 材料题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实践。为什么康有为“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康有为的思想宣传对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①主张:因信称义。实践:领导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创立了新教。 ②原因:康有为希望效法马丁·路德,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或: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③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材料三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个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归功于李提摩太(注: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某某(注: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了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但西方列强却把洋教当成他们“藉以张某某”、“藉以广土地”、“为商业之先”的工具,再加上洋教毕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国北方就爆发了一场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
(3)材料三中“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分析洋教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3) “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 指义和团运动。
积极: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支持中国的变革运动或先进人士。
消极: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4)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阅读了以上材料后,决定以《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影响》为题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该研究性学习写出选题依据。(要求:至少写出二条。)(4)当今改革开放年代,西方文化再度大量进入中国;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国的发展,可以借鉴西方文化的长处,做到洋为中用。五.新文化运动(一)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①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内: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尊孔复古逆流 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①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②内: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新文化运动(二)概况:1.标志:
2.代表:
3.主要阵地:
4.活动基地: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青年》五.新文化运动(三)内容(四提倡四反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愚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陈独秀“打倒孔家店”;鲁迅最猛烈)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和陈独秀)1.前期2.后期:马克思主义五.新文化运动(四)影响1.积极(政治、思想):2.局限: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解放;
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基,推动五四运动前期: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否、肯定态度问题思考4: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1.新领导:2.新基础:3.新内容:4.新成果:前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后马克思主义者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前民主科学;后马克思主义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基础热点链接: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什么启示?1.革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有力支撑。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向纵深发展3.文化创新必须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合4.文化创新必须有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分子为先导5.必须切实发扬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学,提高国民素质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A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D“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B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A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D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D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某某《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材料题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和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 主题: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材料题问题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太平天国 孙中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 材料题问题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道路的?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农村保卫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问题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人民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马克思主义传入的背景①经济、政治: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②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外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五四运动发展——促进传播 1.外因: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马克思的传播概况1.李大钊:最早宣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第一次系统介绍——《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毛泽东:新民学会、 《湘江评论》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启迪了
思想解放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清政府
面临内忧外患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器物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的
第一步①甲午战后,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
主义的
初步发展
①变法,
君主立宪;
②发展资本
主义工商业;戊戌变法思想解放民主革命,
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和
科学新文化运动制度思想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冲击了
封建思想的
正统地位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
革命取得
胜利①袁世凯专制
独裁,复辟帝制;
②尊孔复古逆流;
③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19c40s
19c60s
-90s
19c末
19c末
20c初
20c初
(1915)
1917年
以后[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