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立德树人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用耐心期待转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师,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更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教书与育人并重,知识与能力共举”,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自己教学生的时间越长,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其一,教师的工作往往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能力,并不是全方位的;其二,基于各种因素,学生往往会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总是参差不齐,作为一名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
3班的王某某同学就是一个特例,之前,她在班上表现较好,中规中矩,爱与老师打招呼,成绩不太理想,说话满面笑容,是一个比较讨人喜欢的孩子。可有一天,突然听说她跑到校长办公室去偷东西,而且胆子很大,在里面呆了约三分钟,李雨老师开始还不太相信,因为她平时只是学习成绩差,并没有品行不端的表现,同学们也没有反应过与她有关的问题。后来经过认真调查和了解,确认了此事。于是李雨老师和她有了一次谈话。恰是这次谈话,才让李雨老师对这个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起初,她只是遮遮隐隐,不肯承认,当李雨老师和盘托出,她也无话可说,认识了错误。这类学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李雨老师觉得,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引导,首先得从思想上天始。王某某犯错了,班内好多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有意疏远了她,有同学当众用偷这个字眼,李雨老师立马加以纠正和引导,李雨老师利用班会课,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大讨论,李雨老师让同学们谈自己的看法,让她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行为是十分可耻的,也让她明白这样做的后果,让同学们原谅她,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
做这个学生的思想工作,李雨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一次谈心就让他就能彻底改好可能不太现实。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为学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问题学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使问题学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针对这个孩子的这种情况,李雨老师制定了一套方案,决定从学校、家长、老师层面来开展教育。
首先李雨老师对学生的过去做了一个调查了解,该学生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在孩子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学生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时常打骂孩子,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导致该生有这种恶习。
其次是母亲的配合。在该学生偷拿东西被发现后,李雨老师和该生的家长进行了电话联系,告知学生的情况,后来又进行了一次面谈,详细交流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最后达成共识,首先退还了东西,严格教育孩子,要以诚信为荣,以见利贪心为耻。要求家长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需求,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加强母女交流的机会,也减少孩子独处的机会。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同时,对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加以探讨,提出建议,从家庭层面能够全方位教育孩子。
再次是教师的教育。虽然王某某同学犯了过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如果对她们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爱心,我想应该先和她沟通,征求她意见之后再和家长联系。而不是先考虑推卸自己的责任,把问题转到家长一方,加剧了师生之间的误解. 一个良好的习惯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反之亦然。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有了真诚与爱心,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耐心,架设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就会永远畅通无阻。教育的意义也就在于唤醒每一颗学生的心,使他们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他们受着情感的滋润。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对“问题学生”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立德树人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