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课程中课堂(精)

本文由用户“CQQ1234567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7:52:21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关于音乐课程中课堂(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关于音乐课程中课堂

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程的要求

***小学校 谭某某

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设想,即预测教

材内容、学习环境和教师行为引起的效

果,并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的活动。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时重点考虑的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

u? 以学生发展为本,适应全体(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u? 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u??为学生营造基于资源(信息资源)的学习氛围

u? 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经历(接受、实践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u? 引发学生问题生成与探究意识(启发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u? 体现适应教学实际状态变化的教学机智

u? 引导学习训练方式的改革(联系实际、实践应用、开放性等)

u 体现过程性、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无—有、少—多、低—高、简单—复合)

u??体现教学民主的课堂环境

——基本要素

教材分析

教学准备

目标制订

内容处理

过程设计

学习评价

学生

教师

课标教材

教学环境

范式可多种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主题内容的地位 ——在单元或章节中同

其他相关知识元的关系分析(注重教育价值)

本主题内容的结构 ——包含的知识元素

及其层次关系和主次关系分析(注重学习过程)

本主题的重点与难点 ——在一般情况下,

对各知识点学习要求上的比较分析(注重核心概念)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音乐挂图、相关乐器、多媒体设备

(音乐软件)等,以供分析、操作。

资料补充:如对教材中某些音乐背景资料不全,

要课前收集,为完成教学内容提供充足的资料。

学生预习:如有条件者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事先组织学生对问题作调查等。

——教学目标的制订

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

标要求来总体把握;制订教学目标能体现本

学科的特色,体现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学科功

能,符合学科教育的逻辑。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全体学

生的实际情况,体现有针对性、适切性和

层次性;能突出伴随学习过程并与学习内

容相应的能力培养、思维方法和情感教育

等方面的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制订

针对本学科不同的课型(小学:听、唱、

学(玩)、创;中学:欣赏、唱歌、吹奏、活

动与创造等课型),制订较具体而有所侧重

的教学目标;要克服教学目标过于大、空、

虚等现象,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主题:夜色美——《阿细跳月》(小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乐曲的欣赏,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音乐的视野。

(主体转移,期望过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清脆明亮的乐声,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领略中国民乐的瑰宝。

(主体转移,行为模糊)

知识与技能:知道了解不同乐曲的夜景,掌握和运用已学的知识,

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柔美的舞姿表现歌曲。

(主体正确,层次重叠)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主题:“爱劳动”——欣赏《森林里的铁匠》(小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欣赏《森林里的铁匠》的乐曲中,初步感知乐曲

的情绪,了解同一主题不同风格、题材的音乐作品;乐于与同伴一起交流

劳动生活题材的歌曲和乐曲的感受或见解,分享音乐创作的成果。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奏、即兴表演和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劳动”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儿童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了解其不同的音色特点,

能为乐曲《森林里的铁匠》编配伴奏音型,并进行合奏。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主题:民歌飘香——《茉莉花》(中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欣赏民歌《川江船夫号子》、《茉莉花》中,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主体转移,期望过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课堂交流以及师生共同讨论,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主体转移,行为模糊)

知识与技能:尝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辨析,能够辨认不同体裁的名歌,学会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语汇动作。

(主体正确,层次重叠)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主题:梨园金曲——《走进京剧》(中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京剧片段中,初步了解我国京剧文化,激

发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乐于与同伴一起交流对京剧文化的感受或

见解,分享体验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模仿、即兴表演的方法,在唱、念、做等奏实践

活动中,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及表演手法,初步知道目前已形成的京剧唱腔流派。

——教学内容的处理

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民族性和多元化,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丰富学习经历;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音乐本体的重点基础,有机渗透舞蹈、戏曲、戏剧、文学、历史等相关艺术内容,为学生提供必须的学习资源和可能的丰富的音乐素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内,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音乐素养有相应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处理

课堂教学设计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为依据,遵循音乐的认知规律,对教材作合适的选择与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必须关注学生对音乐学习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准予学生对音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尊重不同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及在音乐演绎和创造上的不同体现。

——教学内容的处理

课堂教学设计

在关注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精选一些学生能了解的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音乐人文知识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以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思想方法,加深对中外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从而形成多元文化观念。

——教学内容案例

课堂教学设计

主题:《爱劳动》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听五首反映劳动生活题裁的,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剪羊毛》、《丰收锣鼓》、《采茶舞曲》、

《采茶扑蝶》、《太阳出来喜洋洋》,然后请学生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并根据各自先前的音乐学习经

验,通过对歌词、乐曲情绪、旋律特点等方面进行

判断排序。

——教学过程的设计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充分注意精心设计学习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指出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对教学设计作有效调整,要体现课堂重心由“教”向“学”转移。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

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体现教学民主,课堂氛围较和谐;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可组织讨论等学习活动,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的需要,正确地运用相应的教具设计教学,努力使抽象概念直观形象;要注意教学实施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注意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不盲目运用和机械照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的一种案例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的一种案例

课堂教学设计

(“流程图”形式)

——教学过程的设计

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活动是学生进行学习

训练的基本方式。注意让全体学生通过感

知、表现、鉴赏、创造等学习环节,投身

于“听、动、演、赏、创”等音乐综合实践

中,获得音乐的各种体验。

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训练要求(1)

——教学过程的设计

音乐学习训练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调整。小学低年级:可在音乐游戏中感知音的长短、强弱、快慢、高低;能用唱名唱准基本音高;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学习用打击乐器奏乐和用音乐基本语汇表演歌舞;较能流畅的背唱若干喜爱的歌曲。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练习有音高的课堂常用乐器(口琴、口风琴、竖笛等);乐谱学习由听唱到逐步掌握视唱,学习多声部节奏和多声部合唱。

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训练要求(2)

——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即兴创造活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它应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即兴创造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火花”和“亮点”,切忌用“标准答案”来统一共识,要让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他们自主、自信的表现音乐创造条件,搭设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训练要求(3)

——教学过程的设计

学生的创作训练要注意同专业音乐创作的区别。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供音乐创作必需的信息和资源,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的有关经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交流获得的创作效果。要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激励学生敢于创造、帮助学生学会创造。

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训练要求(4)

课堂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的完善(1)

要充分重视音乐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的客观性,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根据音乐学习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课堂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的完善(2)

对识谱教学,注意让学生从模仿切入,从听辨中找出旋律重复与发展的规律,进行自主学唱;对唱歌教学,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歌曲情绪;对欣赏教学,注意让学生用自己最善于表达的方式演绎作品。同时,各项学习活动的展开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要从学生特长和发展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主动学习音乐。

课堂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的完善(3)

要重视音乐的人文性,强调在浓郁的音乐艺术

氛围中让学生来分享和获得对艺术美的体验。教

学中要注意提倡合作学习、情感互动,以激发学

生表现欲望,使他们动情歌唱,热情演奏,激情舞

蹈,角色化表演,使学生能体验美、理解美、表

现美和创造美,促进心智发展和身心愉悦。

课堂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的完善(4)

教学中要体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要紧扣音乐学习的主题,不流于形式。小学低年级阶段可借助音画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感知、体验音乐;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开展对音乐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得终身音乐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拓展自主学习的时空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的一个案例

合作

需要

角色

分工

成果

共享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乐曲的情绪特点,以及各组打击乐器的不同的音色特点,创编二小节2/4拍的伴奏音型,为乐曲作伴奏;

过程——从学生单声部音型的演奏到两个声部音型的合奏,然后四个声部音型的合奏,再到师生六声部音型的合奏。有步骤、有层次地让学生感受多声部合作演奏带来的丰富音响,从而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 。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的实施(1)

以音乐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注意肯定学生在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要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和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增强信心、提高效益。提倡民主、开放和多元,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的实施(2)

要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注意对

全体学生学习行为关注的均衡性和覆盖

面;评价用语平和、正确,切合实际,

不夸大、不虚空、不自负。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的实施(3)

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可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档案袋。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同伴合作的态度,不同方式演唱、演奏、舞蹈和律动表演能力,即兴创造、有目的创作的成果等都记录在案。档案袋主要由学生自己记录、也可以包括同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信息、教师的观察和音乐成果的展现记录等等。同时,还可列入学生的音乐特长、特色,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欢迎批评

谢谢!

关于音乐课程中课堂教学设计[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关于音乐课程中课堂(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