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某三步上篮

本文由用户“haobeiju”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0:20:3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刘某某三步上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

内容是‘篮球技术中的运球三

步上篮’。本节课是新授课。

***学

刘某某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一个终身锻炼的项目,并形成特长与爱好,让他们在掌握该项技能中,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可以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灵敏性及弹跳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并且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步上篮技术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实战中多用于快攻突破等环节,是一种重要和常用的投篮方式,本节可主要讲述最简单的高手上篮技术(以右手为例)

三,学情分析

在县级及乡镇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初中体育课基本上以中考三项为主,很少接触篮球项目,甚至连基本的运球、传球都不会。进入高中阶段伴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渐陈胜,他们有很强的求知和表现欲,同时收CBA、NBA比赛以及自己崇拜的球星的影响,使他们对篮球运动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愿意接触篮球运动。本节课通过三步上篮的教学使他们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 兴趣,给予他们满满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认知目标:

初步建立三步上篮技术的概念,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

使85%的学生基本掌握三步上篮技术,同事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以及密切配合的集体主意精神。

四、教学目标

五,教材处理(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擦板点的掌握、投篮前姿势的固

定和手指手腕手臂与下肢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运球与三步上篮第一步(跨步)的

结合。

六,学法指导

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倒叙法(后退法):首先从投篮开始教起。学篮球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把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尤其是对新手来说,投不进去篮筐就会失去兴趣,必须让他们通过本次课,保证投进篮筐的次数与几率然后通过投篮—脚步—运球一步步往后退的教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三步上篮。

2、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示范、持球的手型,投篮的姿势,脚下的步伐,使学生初步建立三步上篮的印象。

3、分组练习法:通过分组练习,增强训练密度和强度,使学生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增加练习的次数。

4、纠错法:通过对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巡视,帮助学生找错误并纠正错误。

七,教学过程 分四部分

1、开始部分(约两分钟):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考勤。宣布

本课内容、任务、提出要求及处理

见习生。

重 点:宣布教学内容时,不宣布本节课学习内容

是三步上篮 ,而是告诉学生:本次课老师

要教会你们用最简单的方法,让你们把

篮球投进篮筐。让学生带着兴趣好奇去

学习。

2、准备部分(约10分钟):

教师口令指挥 具体安排如下:

①绕篮球场地跑2圈

②成体操队形:1、肩关节运动

2、体转运动

3、腹背运动

4、弓步压腿

5、活动踝关节 (各四个八拍)

③课课练:蛙跳 2次XXXXX3

④持球:A、持球手型(讲解)学生模仿。左手队员,动作反之

B、投球:向上方投出,使球向后旋转(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练习4次)

要求:做到顶肘压腕,保持两秒钟,接住球。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本部分是课的核心,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各步骤地动作,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动作,使学生根据从易某某,由分解到组合的教学原则,达到预期的效果。

分组练习:

组织队形(如图)

第一步:原地高手投篮,熟悉擦板点。(练习10次左右)

第二步:抬右膝+投篮。(练习5次)

第三步:左脚后退一步 → 迈左脚+抬右膝+投篮。(练习10次左右)

第四步:后退两步 → 迈右脚+迈左脚+抬右膝+投篮。(练习8次左右)

第五步:原地运球(右脚后 左脚前)→ 衔接准备部分做的“运球到持球的衔接”从而完成运球三步上篮。

教法: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结束部分:(3分钟)

1、放 松:①拉伸练习(二人压肩)②拍打大小腿

2、小 结:指出本节课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达到鼓励 、和继续提高的目的。

3、布置课下:业余时间练习、巩固的作业。

4、师生再见,归还器材。

所用器材(篮球20个,障碍锥4个)

八、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倒叙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三步上篮。使学生有一种“踏破铁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通过分组练习(一组投球,一组抓篮板)既节省了器材的用量,又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在准备部分讲解了运球与持球+脚步的衔接,为学生分组练习时打下了基础,避免了出现走步的情况。教师在分组练习时,只需几个简单的口令(比如:抬右膝、退左脚、退右脚等)学生就能融会贯通。课堂上注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学中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与诊断关注个体学生差异,是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预计效果平均心律为130—135次/分

练习密度为40—45%,基本达到预计效果。[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刘某某三步上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