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案

本文由用户“YD_piz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20:46:35 举报文档

以下为《《倍的认识》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倍的认识》教案

*** 李某某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圈一圈、画一画、估一估的方式,逐步建构倍的直观模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创新意识和自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 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式通过作差比较的,这种比较方法建立在意义对应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则是通过作商比较,这种比较方法建立在“每份数”和“份数”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相比前一种比较方法,学生生活经验中较少有关于“倍”的体验,故而对“倍”的理解要困难一些。虽然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听到过用倍数来表达数量关系的词句,但一般不知其确切的含义。这些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前者会形成对本课学习的负迁移,而后者的探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发学习“倍”的动机。 ??? 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具体直观材料的基础上;对数学方法的领悟,也必须以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另外低年级学生不但好奇心强而且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喜欢表现但思维不够深刻。教学中需要以足够的实例和形象的材料帮组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估一估的方式,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微课学习 黑板上贴2个苹果和6个橘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和()一共有多少个?橘子比苹果多多少个?苹果比橘子少多少个?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板书)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倍”(同时板书)。 ? 你们听说过倍吗?到底什么是倍,倍有哪些知识?我们先学习一个微课。(多媒体播放微课) (二)自主探究,理解含义 1.在圈画中巩固对“倍”的认识 看完微课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圈一圈。 师追问:为什么2个一圈? 预设:苹果1个2是1份,橘子3个2是3份,所以苹果的个数是橘子的3倍。 (板书:1个2是1份?? 3个2是3份? 苹果的个数是橘子的3倍) 同桌说一说。 课件出示橘子草莓图,草莓的颗数是橘子的几倍呢?(12个草莓与6个橘子和4个橘子的倍数关系) 2.在画图中充实对“倍”的理解 同学们,那你们会自己创作3倍吗?拿出纸笔画出你自己心目中的3倍。 1、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3倍关系。2、说一说()是()的3倍。(画完同桌交流) 独立画图→同桌交流→展示反馈(3幅)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伴的作品后提问:这3幅图看着都不一样,为什么第2行的个数都是第一行的3倍? 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两种量在比较,把其中一种量作为标准看作1份,另一种量只要有3个这样的1份,这两种量就是3倍关系。(同时课件演示) 如果用??????? 来表示1份,那下面的3份该怎么表示? (三)多层练习,完善建构 1.口答: (1)□的个数是△的(   )倍。       △△△△△△       □□□□□□□□□□□□ (2)□的个数是△的(   )倍。       △△△△       □□□□□□□□□□□□ 当□还是12个,△还有可能是几个,它们存在倍数关系?学生自由选择 预设1:□的个数是△的(   )倍。       △△△       □□□□□□□□□□□□ 预设2:□的个数是△的(   )倍。       △△       □□□□□□□□□□□□ 预设3:□的个数是△的(   )倍。       △       □□□□□□□□□□□□ 预设4:□的个数是△的(   )倍。 △△△△△△△△△△△△       □□□□□□□□□□□□

讨论:同样都是12个□,倍数关系为什么各不相同?(同时课件演示5题拼在一起的画面) 引导学生得出:总数不变,作为标准的每一份个数变了,倍数也就变了。

2.把12个□摆成两行,表示自己喜欢的倍数关系。(用学具在课桌上摆一摆) 小组合作: 1.自己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说一说倍数关系。 3.组长把不同的摆法画在汇报单上。 预设: 生1:□□□□ □□□□ □□□□ 2倍 生2:□□□ □□□ □□□ □□□ 3倍 生3:□□ □□ □□ □□ □□ □□ 5倍 生4:□ □□□□□□□□□□□ 11倍 生5:□□□□□□ □□□□□□ 1倍 XXXXXXXXXX 3. 适时利用生5的生成资源,课件逐一演示,重点讨论1倍关系。 小结:□个数相同,就是1倍关系。 (四)拓展练习,深化提升 1.估一估:大正方形的大小是小正方形的( )倍。 学生估计后通过课件演示验证:大正方形的大小是小正方形的4倍。。 2.估一估:大正方形的大小是小正方形的( )倍。 学生估算后通过课件演示验证:大正方形的大小是小正方形的16倍。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倍的认识》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