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罗某某1课时

本文由用户“xiaozhang81091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20:24:08 举报文档

以下为《《秋天的怀念》罗某某1课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秋天的怀念

***学 罗玲

在母亲去世几十年后史铁生写下了一段话: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大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新课导入

读完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念、怀念

后悔、懊悔

自责、内疚

正如史铁生所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对这个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史铁生用一个——怀念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而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他选择了秋天的故事。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难点)

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秋天?为什么要选择秋天这个季节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问题探究

天上的北归的雁阵;北海的菊花开了。

因为秋天是一个伤感的季节,而且母亲总想带我去看菊花,舒缓我的心情,她也是在秋天离开我的,所以史铁生选择了秋天这个季节。 

好好儿活。

母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印在心底,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大家找一找是哪一句话?

问题探究

儿子如何不好好活,母亲才说出了这样的话?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③“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问题探究

瘫痪后的史铁生无法接受年轻的自己将一辈子坐在轮椅上,他的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听到看到充满活力的声音和事物,甚至萌生了不想再活下去的念头。

问题探究

作者简介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

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

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史铁生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

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

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

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

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作者简介

21岁的年龄本该是史铁生四处周游,走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可他没有了腿。

结合投影的史铁生简介,再结合史铁生以上的这些的行为,你怎么看?

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原本有大好前途的年轻人,却因病失去双腿,从此再也不能行走,也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失去了自己的前途。但是他不应该把气撒到妈妈的身上。

作者简介

史铁生简介补充:

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曾为**_*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作者简介

问题探究

面对这样一个暴躁儿子,母亲的回应是什么?

找出文中原句并赏析21岁的年龄本该是史铁生四处周游,走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可他没有了腿。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问题探究

因为我瘫痪后,脾气不好,不想再好好地活,所以看我发脾气后,母亲不敢再来激怒我,只能悄悄地躲到外面去,但也不敢离我太远,担心我会想不开,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所以偷偷地听我的动静,恢复沉寂后,母亲又悄悄地进来,想安慰我,可是从她红红的眼睛可以看出母亲看到我发脾气时,是非常担心我的,但又不能表现在我的面前,只能偷偷地抹眼泪。

这些词语表现出了母亲的焦急以及母亲对我的担心。

问题探究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XXXXXXXXXX”

问题探究

扑、抓、忍住,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担心我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立马扑身过来抓住我的手,但又不敢哭得太大声而影响我的心情,只能忍住自己的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XXXXXXXXXX”表面上写的是劝慰“我”,不使我失去生活的勇气,但实际上母亲说的是“俩”,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但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先自己好好活着。对于母亲这些话外话的意思,直到后来妹妹告诉我,我才知道。

问题探究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XXXXXXXXXX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XXXXXXXXXX”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问题探究

“挡”这个词可以看出母亲担心坐在窗前的我突然想不开,这里的母亲就像一扇门,想挡住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总是”一词,表现母亲时时把带“我”出去当作一件重要的事,而根据我身体的实际,除了看花,母亲没有办法想出第二种更让我觉得可以干的事情来。

问题探究

“絮絮叨叨”母亲因为儿子的答应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以下的很多话,都是不知所措的表现,以至于说漏了嘴。“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一句,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

问题探究

“憔悴”在这里已经暗示了母亲当时身体不好,更是她求了孩子无数次,得到的却总是冰冷的拒绝,那么母亲憔悴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灵。有一句话说的是“哀莫大于心死”,可母亲的心是哀而不死。

“央求”这个词可以看出母亲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希望尽快帮助儿子走出困境,体现了母爱的急切。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问题探究

母亲听到“我”的回答后非常意外,没想到求了那么多次,这次我竟然答应了,所以不知所措,表现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终于想起应该要去准备一下。

(5)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问题探究

课时作业

1.将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注音抄写三遍。

2.请回忆生活中母亲对你说过的让你印象深刻 的话,并分析母亲这些话背后的意思。[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秋天的怀念》罗某某1课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