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越中览古》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越中览古 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 矿区中学 阎某某
教学目标 学习古代诗歌中咏史怀古类的主旨与表现手法。
设计题目 笔端,历史的云烟——从《越中览古》到咏史怀古诗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本诗,总结咏史怀古诗的主旨分类与常用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堂:
视频导入。1200多年以后,伟大歌者李白来到古越都,会采撷怎样的云烟纳入自己的笔端呢?让我们一起——
二、进入诗歌:
出幻灯片《越中览古》。朗诵。 检测词语与大意1分钟。
质疑并探讨: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本诗最重要的手法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评论优劣。
出主旨:昔盛今衰。出手法:对比。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昔日越都将士锦衣、宫女满殿,一片繁华盛景,与今日唯有鹧鸪孤飞殿上的荒凉衰败之景形成强烈对比。
明确: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或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出题目:笔端,历史的云烟——从《越中览古》到咏史怀古诗类
比较诗歌:出《苏台览古》。
生讨论与?《越中览古》的相同、不同之处,并进行展示。
总结:主旨、手法相同;这两首诗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具体对比时侧重不同。《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事物,写古今盛衰之感,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来暗示昔日之繁华,又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总出咏史怀古诗第一类主旨昔盛今衰
古越都,姑苏台,繁华已落幕,明月还如初。时光的长河里,诗歌正一步步地来。
延展开来:
a.出(看学案)《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生快速朗读并出诗歌主旨与手法:壮志未酬 对比 用典
《念奴娇 赤壁怀古》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周某某“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但最后表达了面对人生的旷达之心。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某某,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结尾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集中体现了全词主旨。用典、借古讽今。
总出咏史怀古诗第二类主旨壮志未酬
文字而至此,读诗人不仅一声长叹:英雄犹在昨,我心意难平。
b.出《贾某某》《马某某》
生快速朗读并出诗歌主旨与手法:借古讽今 对比
《贾某某》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汉文实刺唐某某,怜贾谊实亦自悯。(可点拨:苏轼与周瑜,对比更添失落;李商隐与贾谊,对比时同病相怜;辛弃疾与廉颇,同是边缘人,我尚不如他。)
《马某某》以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最后一联的反问,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总出咏史怀古诗第三类主旨借古讽今
封建士子始终将读书人的道德律令永刻心间,希望灿烂星空中有君王仁心能够朗照天下苍生。
C.出《赤壁》《题乌江亭》(灵活掌握)
生快速朗读并出诗歌特点:站在历史高度进行理性分析评价,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赤壁》这首诗变换视角,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论到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题乌江亭》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
总出咏史怀古诗第四类主旨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
出归类图表。
五、课堂练习:请将下面这首诗歌的主旨和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石头城 唐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主旨:本诗以凄凉的基调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手法:对比。全诗写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而国与城已是“故国”、“空城”,昔日繁华化为乌有,石头城已成荒芜,在不变与变的对比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借古讽今、情景交融,言之有理亦可)
总结并板书:
越中览古 咏史怀古诗 昔盛今衰 壮志未酬 借古讽今 对比 用典
作业布置
赏析《乌衣巷》,并写成赏析片段 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越中览古》教学反思
石家庄市 矿区中学 阎某某
一首绝句,简单四句,可怎样把它讲的丰满、立体?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要怎样帮助他们有明显提高?
这是我在讲授《越中览古》之前考虑最多的问题。因为之前讲授诗歌,基本是依照课本的安排顺序讲解,并没有一个其他类别的划分处理。高二学生上选修课前,已经把高中五册的诗词学完了,但是让他们说出一首诗歌的主旨或特点,学生说不出来或说不确切,有的干脆回答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笑笑而已。
更何况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丰富的文化积淀。教师教育学生主要教会他们动脑筋,能自主学习,这是给他们最宝贵的一把钥匙,学生会用这把钥匙能够打开箱子,自主地开发文化的宝藏,这样学到的知识就牢固。这也符合新课标要求。所以以专题形式来组织选修课诗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尝试,这样学生才能以小见大,扩展思维,把所学习的知识全部调动起来。事实上,我们也应该这样去做,因为零散的、片段式的学习是没有大的效果的,应该系统的学习,仔细地归纳。虽然这样或许会让课堂容量变大,或许给老师备课加大难度,但可以切实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积累诗歌鉴赏经验。
考虑到学生水平还是有差异,在教学设计时我采取由浅入深,立足课内、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运用诵读法、启发式、对话式、图表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梯度,探究的问题也有思维度。回答问题时采用分类推进法,使不同类的学生都有进步。课堂教学以师生“对话”为主,课堂和谐,在师生交流中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审美能力,掌握诗歌学习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归纳,学生掌握了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增强了学习成就感,课后有很多学生希望以后分类讲解诗词。我多了一点人文关怀,多了一点微笑表情,学生各抒己见,争论激烈,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课堂效果明显,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当然,由于课堂容量大,上课显得急促。为此,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越中览古》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