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本文由用户“liuchaolcbs201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1:19:4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案例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案例分析

背景简介:

有人曾某某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案例过程叙述:

有一次,在上课时,班里有几名男生利用空余时间玩五子棋,这几名男生平时守纪观念差,自我意识强。当课结束时,我并没有指名道姓,而是策略地指出这类错误的危害,并由此及彼地把平时上课的其他不良现象联系起来,如:在老师讲课时开小差,随便说话等,引起大家的反思。 然后话锋一转,我认真地说,学生犯错误,老师责无旁贷。这样就使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事后,我把这几名学生找到办公室,他们精神很紧张,认为准挨训,可我却对此事避而不谈,与他们谈了一会儿日常生活琐事,看到师生间的隔阂消除了,情感逐渐融洽起来,我便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正面教育,让他们对老师有亲近感。当时,这几名同学马上承认了错误,并在班级作了自我批评,使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

案例结果

后来这几名同学的纪律明显进步,学习也认真勤奋起来。后来有位同学说:“在温暖中我感悟到了错误,我非常喜爱我的老师。”原来,学生对老师产生爱戴亲近感,会对学习,纪律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变化。

案例分析与反思:

与优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不守纪律,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度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是这些孩子往往又是机灵、活跃、反应灵敏、动手能力很强的,在活动课程上会显露出一定的优势。由于纪律不好,公众形象比较差,所以在优势课上也会经常的犯些错误,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教师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忌当众批评、挖苦或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教育反思: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常常离不开善于把握垂青于身边的机遇,失去一次机遇,也许就失去了一回成功。同样之理,教育工作者要取得德育工作的成

功,也往往离不开德育机遇,更离不开对德育机遇的把握。一个善于把握德育机遇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德育工作总是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总是富有时代感和预见性,总是事半功倍,成效显著。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类似这样的事件,教师只要抓住这个偶然的机会,把它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能充分利用偶发事件,开展教育工作,不仅会促使个别学生的转变,而且会对其他学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案例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