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六年级上语文课件-山中访友-人教新课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 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作者 李某某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某某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李某某
李某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_*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某某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3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某某,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散文曾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资料卡片》、《中学生课处外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国散文精选》,《1998年中国散文精选》以及《散文选刊》编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0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国性年度选本。其散文作品从1997年至今连续是15年入选全国年度选本。作品《山中访友》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注音组词
yXXXXXo
邀请
fXXXXX
俯冲
pXXXXX
瀑布
qiXXXXXo
陡峭
qXXXXX
身躯
jXXXXXn
津津乐道
yXXXXXn
蕴含
xiXXXXX
侠客
小词典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品德;望,声望。
幽径:僻静的小路。
流淌:液体流动。
唱和(hXXXXX):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做答。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雄浑:雄健浑厚。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的谈论。
波光明灭:水忽明忽暗的样子。
吟咏:“咏”字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的咏诵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侠客:侠义的人。
为什么文章的标题叫“山中访友”,请问作者要拜访的都有哪些朋友呢?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某某—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归鸟
古某某:
德高望重
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
知己
闭上眼我变成了树XXXXXXXXXX
山泉:
姐姐
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
妹妹
唱和一首小诗
瀑布:
大哥
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
爷爷
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白云:
大嫂
月亮的好女儿
天空的好护士
使天空返老还童
云雀:
弟弟
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落花:
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
落叶:
——纹理,命运的手相
石头:
——敲击,听见时间的回声
雷阵雨:
侠客吼叫 醉酒诗人朗诵 感动吓人
归鸟:
——伴我披月回家
去拜访这些朋友的时候,“我”的心情如何呢?
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思考:
开头部分(注意红色字哦):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结尾部分: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兴奋喜悦之情
精彩句子欣赏: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去山中访友时拥有一份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里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比喻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拟人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展开的想象。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啊!
想象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XXXXXXXXXX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里采用第二人称来写,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排比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因为石头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所以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落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
却有深意。应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 一块石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这一层,应为石头就是有火山爆发的岩 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
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
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
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
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2) 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1)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拟人手法的应用。
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在对这些朋友的拜访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总结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标题。
作业
1.抄写生字词每个5遍,用德高望重和津津乐道造句。
2.课后练习3(抄2句)
3.背诵第三段
4.练习册
生字词(每个抄5遍,带拼音,蓝色词造句):
德高望重 栀子花 幽径 胳膊 嗅到 奥秘 犬吠 唱和 津津乐道[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1六年级上语文课件-山中访友-人教新课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