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蒙昧中的觉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阅读专题导语
请思考
2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1什么是人文精神?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内涵
人文主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古代希腊: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复兴
成熟
公元前5世纪
公元14—17世纪
公元17、18世纪
近
代
自我意识的觉醒
人性的复苏
理性的启蒙
学法指导:
理论指导:
知识横向联系:
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必修一:六、七专题
必修二:专题五
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七
人物 : 亚里士多德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学科指导意见
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感受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人生而平等”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高考要求:
必修 三之专题六之第1课 蒙昧中的觉醒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原是忒拜国的王子,德尔菲神谕预言他
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为了避免厄运,他的父母抛
弃了他,但幸运的是被科林斯国王捡到并收为养子。
长大后,俄狄浦斯从神谕中得知了他自己的命运。
为了避免厄运降临在父母身上,他发誓不再回到科林
斯国,却正好走上了去往忒拜的路上。在路上,因一
时冲动他误杀了微服私访的忒拜国王。到了忒拜国,
俄狄浦斯机智地猜破人面狮身女妖的谜语,为忒拜国
除了一害,于是被拥戴为王,并娶了前王的王后。
经过一番曲折,俄狄浦斯最后得知了真相,悲愤
欲狂,刺瞎了双眼,怀着难言的痛苦,离开了忒拜国。
思考:这个悲剧宣扬的是什么观念?
德尔菲神庙的入口处有一行字:“了解自己!”意思是人类绝不可自以为不朽,同时也没有人可以逃避命运。
公元前7世纪以前希腊人的自然观:
神主宰一切
古希腊神系中的主神
掌管雷电和人类的宙斯
智慧、保护女神雅典娜
美神维纳斯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又都复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营养。
蒙昧中的觉醒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快速阅读课前提示和课文,列出本课知识框架:
人文主义在古代希腊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一阶段: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二阶段: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第三阶段:斯多亚学派
——“天赋人权” “人生而平等”
第一次意识到人的尊贵与价值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对人的认识上升到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滥觞
上升
顶峰
(阅读)
前5世纪中叶后的古希腊为什么会出现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直接产物。XXXXXXXXXX公民们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对城邦的大事发表演说,。人们参加公共政治文化活动不再依赖旧有的权威和习惯,而靠自己意见的正确合理,符合逻辑和能言善辩。人们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迫切地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善于言辞的本领。”
——《欧洲哲学通史》
公元前8世纪
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
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基础奠定
公元前6世纪末
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公元前5世纪
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
一、智者运动
①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
②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平民地位提高;
③观念:个人主义的成长
④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探讨问题:
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智者的概念:
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智者言论特点
①②③(见提纲和课本)
背
景
代表人物: 普罗塔戈拉---名言
评价
智者学派的观点及评价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这个评价吗?
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否定神的存在,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是人类意识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对判断活动的意义,否定了客观真理,就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 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 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选自普罗塔戈拉的著作有《论神》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思维体验
18
◆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
这幅漫画说明什么?
这句话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特点”
19
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首次将人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肯定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否定绝对权威(神)的批判精神
黑格尔:这是一句伟大 的话。
强调个人的感觉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和极端唯我主义和相对主义
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皆决于自己的判断,就无所谓是非黑白,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
思考:这种思潮会对人们的价值观有何引导呢?
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苏格拉底 ----西方的孔子 (前469—前399)
苏格拉底的智慧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人类思想史上最有名望、最有声誉的人物之一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出自其门下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作者”,“智慧”、“泰然”与“明净”的化身
乔某某: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他相处的一个下午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 ——苏格拉底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苏格拉底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在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闪耀着理性的光亮, 从而使人文精神从低级走向高级。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XXXXXXXXXX要认识你自己。XXXXXXXXXX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主张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格言。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人之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在于智慧和理性的高扬。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认为人人都应该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
苏格拉底
思考: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
在普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某某,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苏格拉底
二、美德即知识
1.背景: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
2.主张:
(1)提出“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良的道德,他的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
(4) “认识你自己”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3.地位: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研究课题:
道德哲学
“美德即知识”
涵义: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
观点评析: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美德与教育的关系
《隐士和熊》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知识即美德.没有知识,甚至无法去道德 。
?
29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公元前399年以“传播异端”和“腐蚀青年”罪被判处死刑,从容饮鸩而亡。
◆苏格拉底之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真理和自由的殉道者(油画)
在临刑前克里托劝苏格拉底逃走时, 他却说:“我决不从任何朋友那里随便接受建议, 除非经过思考表明它是理性提供的最佳办法。”
普氏Vs苏某某
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时期(民主政治成熟/工商业发展/文学繁荣)
雅典民主政治后期(民主政治弊端突显,社会道德沦丧)
注重人的感觉与欲望,追求功利。(人是个体的感性的人)
注重人的灵魂与道德(人是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强调“知德合一”。
①把人作为研究的主体;
②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人是万物的尺度”
“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发现“自我”
发现哲学意义上的“自我”
个体的感性的人
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
注重人的感觉和欲望
注重人的道德与理性
普——人文精神的先驱
苏——“人”的哲学的开启者
材料一:与自然相一致的生活,就是道德的生活, 自然引导我们走向作为目标的道德
材料二: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 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回答:
(1) 材料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派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的中心内容及其依椐
(3)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指出与材料一的关系
(1)斯多亚学派
(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的。自然界及其人类社会皆有相同的理性
(3)人人生而平等。因果关系,因为人从生来具有理性,这就自然得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
四、人生而平等
斯多亚学派
产生: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创始人及代表人物
创始人:芝诺
其他代表:西塞罗、塞内卡
斯多亚哲学内容
物理学(自然哲学):逻各斯
伦理学
逻辑学
主张或观点
逻各斯贯穿万物永垂不朽的理性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带的
人人生而平等
意义:
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
比较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斯多亚学派的异同点。
相同:
不同点:
社会问题
人的内心世界
人与社会
1.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 认识感性阶段。
1.崇尚理性和智慧
2. 认识理性阶段
1.肯定人生而平等
2. 超越性阶段
1.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古代西方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1.认识到人的理性与智慧; 2.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升华。
1.第一次认识到人生而平等。
2.古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顶峰。
以人为研究对象,都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作用。体现人文精神
情境:苏格拉底留学记
假设,苏格拉底穿越了,来到东周,走进孔子的课堂,做了一名插班生。下课后,孔子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们对以下观点谈一谈感想:“君子以厚德载物”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你觉得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感想呢?
苏格拉底重视道德,强调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因此,对于孔子的“厚德”、“仁爱”等关注“人”的主张,苏格拉底会有共鸣,但对于“礼”,这种维护君主统治、压抑个性的等级秩序,则不能认同。
孔子:维护统治者利益;根本上是压制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个性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主贵族统治逐渐瓦解
关注人的道德,注重教育,来维护西周旧制
执着:周游列国
雅典后期,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政治走向衰弱
关注人的道德,注重教育,以完善城邦民主政治
执着:为真理献身
“仁”:人与人有差等的爱
强调人对社会的责任,维护等级制度
美德:人自身理性的体现
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维护民主制度
时代
主张
同
不同
孔子
“仁”“礼”“中庸”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孔子与苏格拉底
同: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异:
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美德的本性是知识
B.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C.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
D.美德和知识完全是一个概念
随堂练习
∨
(2010高考广东文综19题)“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XXXXXXXXXX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 “信仰即可得救”B “人是万物的尺度”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材料““经验证”,“一步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D 认为世界不可知;B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提出后,成为了后来 (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理论
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C.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D.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战斗武器
∨
苏格拉底的思想和18世纪启蒙思想极为相似的一点是
A.对宗教崇拜进行批判
B.人是生而平等的
C.注重实利和追求功利
D.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蒙昧中的觉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