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第20课,主要叙述“双百”方针的提出,响应“双百”方针所取得的成就,文革期间“双百”方针的搁置,以及改革开放后迎来“文艺的春天”等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双百”方针;
认识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下发导学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获得更多对本节课学习有用的历史信息;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在课堂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概括贯彻“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双百”的重要性,更加坚定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发展和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的含义、提出的背景、贯彻的历程;
教学难点:认识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或生理学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提问:两位获奖的原因是什么?引出时代环境与知识分子的关系,进而提出知识分子政策直接影响知识分子的生死荣辱。
观看图片,思考50年代的知识分子政策。
引发学生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展示三段材料,提问:“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结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讲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涵和地位。
展示材料,提问:方针提出后,取得了哪些成就?
展示繁荣景象的成就图片,提问:方针的提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培养通过史实分析历史的能力;感悟“双百”方针提出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认识 “双百”方针的正确性。
二、曲折的年代
利用“探究主线”,展示关键词,提问:“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展示“样板戏”剧照,提问:如何看待样板戏。
学生思考并回答。
梳理“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的前因后果;理解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性,理解共和国历史的曲折发展。
三、文艺的春天
结合教材,讲述出现“春天”的原因和表现。
多媒体展示中国在文学、科技、影视方面的重要奖项,提问:新世纪我国科技文艺领域异彩纷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辩证认识“时代环境”,既能成就知识分子,也能摧残知识分子。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作为20世纪这一时代中的知识分子政策,“双百”方针曾经长期主宰知识分子的生或死,那么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百”方针如何让人生,而不是死呢?
小组合作探究。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的学习,提出问题:根据三个部分的时代特征,用恰当的诗句加以概括。
学生思考回答。
加深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作业布置
思考:社会主义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区别?
板书设计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提出 繁荣 凋零 春天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