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sun53036462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7:37: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第20课,主要叙述“双百”方针的提出,响应“双百”方针所取得的成就,文革期间“双百”方针的搁置,以及改革开放后迎来“文艺的春天”等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双百”方针;

认识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下发导学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获得更多对本节课学习有用的历史信息;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在课堂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概括贯彻“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双百”的重要性,更加坚定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发展和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的含义、提出的背景、贯彻的历程;

教学难点:认识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或生理学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提问:两位获奖的原因是什么?引出时代环境与知识分子的关系,进而提出知识分子政策直接影响知识分子的生死荣辱。

观看图片,思考50年代的知识分子政策。

引发学生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展示三段材料,提问:“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结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讲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涵和地位。

展示材料,提问:方针提出后,取得了哪些成就?

展示繁荣景象的成就图片,提问:方针的提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培养通过史实分析历史的能力;感悟“双百”方针提出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认识 “双百”方针的正确性。



二、曲折的年代

利用“探究主线”,展示关键词,提问:“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展示“样板戏”剧照,提问:如何看待样板戏。

学生思考并回答。

梳理“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的前因后果;理解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性,理解共和国历史的曲折发展。



三、文艺的春天

结合教材,讲述出现“春天”的原因和表现。

多媒体展示中国在文学、科技、影视方面的重要奖项,提问:新世纪我国科技文艺领域异彩纷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辩证认识“时代环境”,既能成就知识分子,也能摧残知识分子。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作为20世纪这一时代中的知识分子政策,“双百”方针曾经长期主宰知识分子的生或死,那么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百”方针如何让人生,而不是死呢?

小组合作探究。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的学习,提出问题:根据三个部分的时代特征,用恰当的诗句加以概括。

学生思考回答。

加深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作业布置

思考:社会主义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区别?







板书设计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提出 繁荣 凋零 春天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