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用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修Ⅲ
问题——原因——措施——保护利用
举一反三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上海遭遇7年来最严重浮尘天气
北方沙尘南下空袭长三角
思考: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一、荒漠化的含义
定义:是指由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 所造成的________
土地退化:
由于使用土地不当其它因素,所导致耕地、
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土地退化
思考
土地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云贵高原的石质荒漠化
云贵高原的石质荒漠化
红色荒漠
红色荒漠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盐碱化
盐碱化
二、荒漠化的主要表现
1.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红漠化(东南丘陵地区)
3.石某某(云贵高原地区)
4.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
5.盐碱化(华北地区)
6.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风蚀
冻融
G
C
F
A
E
B
D
草原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碱化
红色荒漠化
石某某
我国各地荒漠化表现各异
黑土退化
水土流失
H
冻融荒漠化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请结合西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其荒漠化的原因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宁夏
甘肃
陕西
三、荒漠化的成因
呼和浩特
喀什
呼和浩特
距渤海 千米
喀什
距渤海 千米
距印度洋 千米
560
3510
1870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
远离海洋,深居大陆内部
思考
a.请从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水汽难以到达
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
地形
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河流:
阻挡水汽到达
气候干湿
季风影响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气候
干旱半干旱地区
自然景观的变化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荒漠化的关系
1. 地理位置:
2. 地形:
3. 气候:
4. 河流:
5. 植被: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
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沙质沉积物。
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
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
河流少,水量少,水源缺乏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A、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
土壤:地表物质裸露、松散,容易引起风蚀
水文:河流少,多内流河,水量小
远离海洋,山岭阻隔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B、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樵采
③过度农垦
④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⑤工程建设等
植被破坏
荒漠化的危害
1、毁坏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某某
3、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
沙尘暴推毁村庄
沙尘暴影响交通
1.荒漠化的危害
四、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从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方面思考
A、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B、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解决生活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牧民的收入。
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改善耕地和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植被:稀疏( 覆盖率低)
土壤:地表物质裸露,松散,容易引起风蚀
水文:河流少,多内流河,水量小
远离海洋,山岭阻隔
2.荒漠化的防治
治理措施
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2. 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3. 发展节水农业
4. 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5. 设置草沙障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怪柳
狼尾草
1.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
区,正确的是( )
A. 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 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 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 黄淮海平原——石某某
C
课堂巩固
2. 土地荒漠化问题是我国西北地区表现较为 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回答
有关荒漠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 气候因素中,气温的变化对荒漠化进程影响最大
C. 自然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 植被退化和覆盖率降低是荒漠化的前兆
BC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15、16题
1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C
A
2.请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完成课本P36活动题)
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如今到处是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
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壤: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自然因素
活动题(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
活动题(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
正确。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降低,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是土地荒漠化。
(1)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3.红色荒漠的形成原因(自主探究:课本P38活动题)
自然原因:“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 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 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
人为原因:前者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 后者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2)“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 福建、广东等省。
相同之处:
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4. 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用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